由於課堂上教師會補充說明語音學或語言學相關的其他領域的資訊
我認為還挺不錯的 就找了些資料 ~
◎主要在研究語音學理論與臨床診治言語缺陷的學科,研究對象的症狀可為先天失常(如唇、顎裂)或後天失調(如失語症、口吃),故多分為言語缺陷的矯治及言語失常的恢復;前者偏重於生理解剖,後者則著重於神經心理。這本屬醫學範疇,但因其都與恢復正常言語為目的,同時有許多發音矯正及鍛鍊的治療,都需要語言學及實驗語音學的背景知識,在現代語言學中亦把此門學科列為研究項目之一。
臨床語音學與一般語音學所不同的地方,是它比較注重應用層面。透過語音學的理論基礎,能幫助病患獲得診治之外,言語病理學的研究,亦有助於了解並幫助語音學理論的發展,兩者相得益彰。故要透徹了解語音學的實際應用,研究臨床語音學有很大的幫助。
◎語言治療~
耳鼻喉科的語言治療室位於耳鼻喉科門診的旁邊,在去年的八月開始服務。醫師在檢查後,會轉介可能需要語言治療的病人至語言治療室,作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在溝通的時候,發現很多患者或患者的家屬從來沒有聽過語言治療的服務。
語言「治療」的方法是藉著治療師所設計的活動與練習,來幫助有溝通或吞嚥障礙的患者,改善他們的溝通技巧或吞嚥功能,使他們能更有效地與別人溝通,和安全的吞嚥與進食,生活品質得以提高。
◎語言治療師~
一、服務內容
(一)當老師發現疑似有吞嚥或溝通問題的學生而轉介給語言治療師後,語言治療師會進行詳細的診斷性評估。
(二)語言治療師的復健介入方式,可分為抽離式的個別訓練以及團體訓練。如果需要,也可以進入班級參與教師的教學。
(三)「增進語言理解能力」、「增進語言表達能力」、「改善書寫和閱讀能力」、「溝通輔具使用」和「語文教材設計」等項可以是語言治療建議訓練的重點。
(四)如果較難在團體課堂中進行訓練,可以轉介到醫療院所進行一對一的評估和治療。
二、 哪些學生可轉介給語言治療師:
(一)吞嚥障礙:
1. 經常性的咳嗽(如慢性支氣管炎)、復發性肺炎、難以控制的氣喘、經常性或持續長時間的上呼吸道感染。
2. 吃東西時,口中食物常掉出嘴外或是常流口水。
3. 只吃某一類型的食物(如流質、糊狀物或乾飯)。
4. 餵食或嚥下食物後會立刻咳嗽、嗆咳。
5. 吃飯時,身體活動力或清醒度明顯降低。
6. 吃飯後,嗓音會變得混濁、或有呼吸費力的現象。
7. 常會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或者合併四上述的情況。
(二)溝通障礙:
1. 有聽力困難的現象:聽不清楚老師或同學所說的話,或經常需要說話的再複述。
2. 有聽覺記憶力的問題:雖聽得懂老師上課的內容,但是一下子就忘了,也因此無法參與課堂內的討論。
3. 有語言理解的問題:語言理解有問題。例如聽不懂或無法完全理解抽象的語彙、較複雜的句法或有幾個轉折的連接詞。
4. 有說話的問題:雖然聽得懂老師的話,也知道答案,但是說話不清楚、嗓音沙啞,或是有口吃的問題,使得老師和同學需要很費力或要請他重複很多次,才能聽得懂他在說什麼。
5. 有語言表達的問題:還不太會說話、只能發一些聲音或說幾個字、或是常會說錯話。
6. 有閱讀或書寫困難的問題:雖然聽得懂老師上課的內容,但是卻無法正確寫下來;常會寫出錯別字、部首相反或創新字等;看不懂書面資料或簡圖等視覺符號;或在圖片和文字的比對上有明顯的困難。
7. 因生理因素造成的溝通問題:此處是指先天或後天生理性障礙(如智能障礙、自閉症、注意力缺陷、顏面傷殘、唇顎裂、腦性麻痺等)伴隨而來的溝通問題,可能會造成語言理解、表達和說話能力的問題。
1. 資料來源
2. 高醫醫訊
3. 國立台中啟聰學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