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曲目是上課時教師放給我們聽並且練習辨音與記音的,
不過聽了好幾次仍然無法完整地聽出其內涵
於是最後上網找了相關資訊呈現給大家
“她”字確實是劉半農首創,一九二0年九月,正在英國倫敦的劉半農,寫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膾炙人口的著名情詩,首次創造了“她”,並第一次將“她”字入詩。
作詞:劉半農 (1891-1934) 作曲:趙元任 (1892-1982)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啊~
燕子你說些甚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啊~
西邊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作品賞析】
劉半農是最早從事新詩創作的詩人之一,在新文學運動中是一員驍將。1920年2月他去英國留學,並攜妻女同行。旅歐期間,由於遠離故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了這首感情深沉的詩作。
詩作寫於1920年9月。發表時題為《情歌》,後改為《教我如何不想她》。開始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首普通的情詩,但據當年同在歐洲留學並為此詩譜曲的趙元任教授說,詩中的“她”代表了當年趙元任和劉半農在國外日夜思念的祖國。這首詩是作者旅居海外時所寫的一些表達思念祖國情緒的詩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是詩人愛國之情的真切流露。
詩歌共分四節。每節開頭都汲取了歌謠中最常用的“比興”手法。通過對某種景致的描寫,借景傳情、渲染烘托“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內涵。第一節先寫微雲在天上飄著,微風在地上吹著,“浮雲遊子意”,油然而生思念之情。“微風”、“微雲”作為一種起興,如同江河、明月一樣,多為詩人創造的用以暗示思鄉之情意境的一種媒介,在情景上對應著淡淡的思鄉之情的苦澀,作為全詩的開頭頗為貼切。
第二節寫月挂中天,大海在月光的照射下泛著銀光,“月是故鄉明”,在此節中詩人通過月光與海洋契合無間、依傍難分的擬人化描述,極富聯想地表達出詩人內心纏綿不捨,依戀難分的思鄉之情。創造了一個“蜜也似的銀夜”下苦戀的意境。
第三、四節擴展開來,寫自己思念故國是年復一年。先寫暮春時節,用水上浮花、河底游魚這兩組含有飄忽不定、孤苦無依的象徵意義的意象,加上“慢慢”,表現了詩人情思的急切和思念不成的無可奈何之狀。就連傳遞家鄉信息的燕子的言語也沒有聽清楚,這就更加深了詩人的失落感。第四節寫殘冬將盡,冷風、枯樹、暮色、野火、殘霞,更讓自己難耐身在異國他鄉的淒涼。“枯樹”、“野火”對得很有特色,使“冷”與“熱”即詩人的苦悶與焦灼相輔相成,互為烘托。
把殘霞比喻成野火而不是烈火,也更符合詩人游子的身份,並使人聯想到春風,從而多少寄寓了詩人的一些希冀。整首詩意境氛圍由淡而濃,情感節奏由輕而重,使內容主旨由淺入深。
這首詩不但成功地運用了中國傳統詩詞的比興手法,而且吸收了西方詩的重視聯想與暗示的長處。同時,詩歌還注意到聽覺形象的要求,形象生動鮮明,語言通俗簡潔,節奏流暢,格式整齊勻稱,兼用複沓和疊句,更顯餘音縈繞、意味無窮、確實是初期白話詩中的成功之作。
引用
劉半農的一雙兒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